行业动态

究竟谁要为关税埋单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屡屡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祭出关税“大棒”,不仅包括中国、墨西哥,也包括欧盟和日本等传统盟友。可以说,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几乎无一幸免。虽然关税“大棒”挥舞频繁,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略似乎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谁将为增加的关税埋单?

  近日,美国纽约联储银行旗下网站自由街经济学博客发表一篇文章称,如果征收高额关税,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为全球供应链中断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效率降低埋单。不过,美国总统助理兼白宫贸易和制造业委员会主管彼得·纳瓦罗却表示:“以中国和墨西哥为例,如果美国对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那么将导致两国出口减少、产品价格波动、企业利润降低,中国和墨西哥政府以及他们的企业将为此付出代价。”前不久,美国政府分别对中国以及墨西哥发出关税威胁,虽然现在摩擦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平息。

  实际上,这个问题比自由街经济学博客和纳瓦罗说的要复杂得多。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是:“视情况而定。”究竟谁将为关税埋单,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支柱产业、优势产品、竞争实力以及其他因素。

  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和墨西哥最大的出口市场。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5395亿美元,墨西哥对美出口3465亿美元。不过,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5%,而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占其GDP超过28%。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200亿美元,整车出口不到20亿美元;汽车相关出口不到其对美出口总额的5%。相比之下,墨西哥向其邻国——美国输送了价值59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和超过500亿美元的整车;汽车相关出口占其对美出口总额的近1/3。

  与中国国内巨大的汽车市场不同,墨西哥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是基于对美国市场的销售。自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订以来,墨西哥的海外汽车销量翻了11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1%。跨国车企及供应商巨头纷纷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利用当地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美国毗邻的地缘政治优势,在当地生产产品并大量向美国出口。

  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在一个低成本国家能够节省10%以上的成本,那么它就愿意将工厂建在那里。假设跨国车企和供应商通过在墨西哥建厂节省了大约10%的成本,那么对该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远远超过在当地建厂的优势。再加上汽车行业竞争极其激烈,汽车制造商不大可能大幅提高汽车的零售价。因此,高关税将迫使跨国车企将工厂迁回美国;或者他们继续留在墨西哥,接受较低的利润,并向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降价,以弥补在墨西哥可能造成的损失。就墨西哥汽车工业而言,跨国车企、供应商以及墨西哥政府最终承将担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对于当地消费者而言,汽车价格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无论是跨国车企将产能转回美国还是在墨西哥继续生产而面临关税威胁,成本都会大大上升,他们都会受到车企转移的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难怪当特朗普宣布可能对来自墨西哥的商品征收高关税时,汽车类股大受打击。

  中国市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跨国车企在中国建有多家工厂。虽然一些汽车制造商也从美国进口某些零部件,但中国汽车工业及零部件供应商并不依赖美国市场,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就能为众多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商提供大把订单。此外,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笔投资来支撑先进的加工、铸造和锻造能力。因此,这些产品不会轻易地转移到越南或其他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生产,因为这些国家缺乏庞大的新车市场和密集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高关税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很可能将由进口商及其客户承担。不过,考虑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整车及零部件产品价值总额并不高,由关税带来的影响也不大。

  上述两种情况只是考虑了美国对其他国家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带来的影响,显然,如果别国采取反制措施,对来自美国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制造商势必将受到严峻的价格压力,届时美国消费者又会遭遇新一轮的涨价潮。

©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山东积成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39346号